武大吉奥: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用时空大数据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基座

首页标题    媒体关注    武大吉奥: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用时空大数据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基座

 

img1

 

 

昨日,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FM104.6《湖北新闻》栏目播出了对武大吉奥的专访,并在新媒体平台刊发《武大吉奥: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用时空大数据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基座》。该报道对公司副总裁凌海锋、杨曦,城市治理首席业务专家谭成国进行了采访,以下是原文:

 

 

《湖北新闻》报道原文↓↓↓ 

 

在光谷,有这样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自成立以来,始终牢记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自主创新的初衷,一步一个脚印,用时空大数据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基座。

 

 

 

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

立志国产GIS自主创新

 

最近,武大吉奥副总裁凌海锋忙着张罗成立一个技术创新组织,广邀天下专家、各路“英雄”,携手做大产业蛋糕,积极服务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。

 

“所谓实景三维中国建设,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对象,在计算机的世界中形成同一套定义,也就是地理孪生,这也是今后做元宇宙的基础。”凌海锋介绍。

 

测绘技术如何从“平面”走向“立体”、从二维走向三维?如何才能将卫星遥感影像变成有用的数据信息,赋能社会治理?一切的可能性,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。

 

由于核心元器件受制于国外,我国遥感卫星定位精度长期停留在300米左右。1985年2月,武大吉奥发起人之一的李德仁从德国学成归来,成为原武汉测绘学院的一名讲师。从此,便带领团队,开始了我国遥感、GIS软件(地理信息系统)等的国产化。

 

img2

初创团队技术讨论

 

上世纪90年代,李德仁院士和龚健雅教授带领团队研制出第一代国产GIS软件——“吉奥之星”,打破了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。1999年,武大吉奥应运而生,在与武汉大学深度的产学研合作中,从单机版到网络版再到云端,从单一产品走向体系化、多元化,不断突破,站稳国产GIS企业第一梯队。

 

除了遥感卫星,无人机航测、激光雷达、倾斜摄影……针对不同应用场景,“天、空、地”数据采集手段越来越丰富,“如何将这些数据通过算法进行纠正、识别,提供地理信息数据与行业数据的融合,及治理能力和管理能力,最终构建支撑行业应用和数字城市建设的‘一张底图’,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”凌海锋说。

 

2021年11月3日,由李德仁院士主持完成的“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”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作为参与完成单位之一,武大吉奥再次迎来高光时刻。

 

img3

武大吉奥副总裁凌海锋接受记者采访

 

在距离地面五六百公里的太空中,遥感卫星犹如一颗颗“天眼”,扫描着地球上的一切,但要实现高精度很难。以往,需要依靠地面的观测点来校正偏差。“获一等奖的项目,就是卫星遥感影像下来了之后,全球测图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计算,可以对数据类型进行初步判断,即自动化的数据生产能力。”凌海锋介绍。

 

“这个地图的比例就是1:50000,是经济建设、国防建设的基础,它的精度要求要有5米,这就打破了中国卫星遥感影像原来85%依靠进口的局面。现在是85%自主产权,只有15%靠进口来补充。”李德仁院士说。

 

依托武汉大学超强的测绘遥感学科优势,成立23年的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用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,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国产GIS自主创新初衷。目前,“吉奥之星”系列产品早已完成与龙芯中科、华为鲲鹏等国产平台的适配。

 

让武大吉奥副总裁凌海锋倍感欣喜的是,近年来,随着技术的进步,国产GIS软件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,已从四、五年前的20%左右提高到50%左右,“我有信心,到‘十四五’末,这一数据还将大幅提高”。

 

 

 

织“天网”、强“底板”

时空大数据赋能精准治理

 

哪里是耕地红线?哪里是文物紫线?哪里是城市绿线?……管辖范围内,是否存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养殖种植等各类土地违法行为?

 

“只有摸清‘家底’,才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治理。”武大吉奥副总裁凌海锋介绍,打开由武大吉奥研发的湖北省农村乱占耕地专项整治综合监管平台,执法部门只需调取3个月前的卫星遥感影像与最新的进行叠加比对,新增违法行为便可一“目”了然。

 

img4

湖北省农村乱占耕地专项整治综合监管平台

 

“围绕防止耕地的‘非粮化’、‘非农化’,主要是对耕地编码进行监测,找到这些变化的图斑,然后结合自然资源管理的要素来判定是否存在违法。然后下发到各个地方,工作人员去核实取证,甚至进行违法的纠正和处理。”凌海锋说。

 

目前,武大吉奥正在湖北、广东、浙江等多地织就自然资源执法“天网”,让每一例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都无处遁形。

 

不只是自然资源管理方面,时空大数据治理早已在幕后守护市民生活。

 

“12345,有事找政府”。数据统计,2021年,武汉“12345”市民热线共受理诉求518万件,而这背后,离不开武大吉奥的技术支撑。

 

暴雨积水影响出行、工地夜间施工噪音扰民……来自市民的投诉数量巨大、类型多样,同一件事,市民可能通过12345市民热线、城市留言板等多渠道反映,怎么办?

 

img5

武大吉奥城市治理行业总监、首席业务专家谭成国接受记者采访

 

武大吉奥城市治理行业总监、首席业务专家谭成国介绍:“我们利用时空数据赋能,让信息同时到达每个部门,然后按照政府事件清单,把该项诉求派发到主责部门。精准分发,避免公共资源浪费。”目前,武汉“12345”市民热线累计整合了45家单位服务热线,建成24大类城市管理专题数据库。

 

img6

武汉市民热线“城市积水诉求一张图”

 

更重要的是,依托武大吉奥的“看家本领”,热线处理从简单的事件型管理变为基于“时空”数据进行关联分析,未雨绸缪。“例如2021年6月,武汉普降暴雨。系统通过计算历年不同降水量下积水事件投诉量、话务投诉峰值、积水路段,构建城市积水分析模型及城市积水诉求‘一张图’,全面提升积水问题预测、预警、总结的智能化水平。”谭成国说。

 

同样是以统一地址为“身份证”,在深圳、杭州、西安等地,武大吉奥将分散在自规、公安、民政、市监等各部门的“人、房、企、事、物”等信息按照社会治理层级进行汇聚与封装,形成块数据智能底板,基于块数据进行业务应用赋能,对民生诉求、营商环境等实现了“一网统管”,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服务管理效能。

 

 

 

紧抓行业风口

提升城市“温度”

 

2021年底,《“十四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》正式发布。《规划》提出,要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,要求强化数据治理协同,健全数据治理制度体系,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。

 

从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,到2014年助力探月工程返回飞行试验器快速搜救、2019年第七届军运会综合运行管理服务、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信息化服务,武大吉奥用时空大数据做着自己的贡献。如今,武大吉奥的时空大数据治理能力已服务我国29个省、400多个县市的千余家客户。

 

img7

武大吉奥副总裁杨曦接受记者采访

 

数据显示,2018年我国GIS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615.8亿元,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一万亿元。2022年2月,自然资源部发布《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》,吹响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号角,这也意味着GIS行业迎关键上升期 。

 

“数据也许是冰冷的,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数据,给人们带来温暖。” 武大吉奥副总裁杨曦表示,依托多年的时空大数据技术探索,公司已具备底层数据整合、腰部数据打通、肩部数据治理全链条服务能力。

 

“让城市更有感知能力、更有温度,让应用更贴近日常生活,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。”杨曦认为,随着5G、互联网、物联网、时空大数据、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,这些能力正在逐步提升。面向“十四五”,武大吉奥将立足自身优势,赋能地理信息生态系统,推动行业发展,推动政务管理“智治”、多源信息“智联”、公众服务“智用”,为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不断贡献力量。

 

 

湖北之声记者:夏晓青

通讯员:明承友、周晓霞

 

 

2022年4月14日 11:30